身為高雄人,從小到大來過旗津的次數早已不可數了,
每次到旗津:也就是逛旗津老街、吃烤小卷、吃海鮮、海灘散步就醬。
越來越習慣的路線,也就越不再感到新鮮感;
直到參加了這次旗津的導覽行程,鑽訪巷弄中,
完全看到了niki不曾看過的旗津風情!
↓再次搭上前往旗津的渡輪,距離上次的來到飛梭隔了2年呢!
鼓山輪渡站由原本單一的人/車投幣口,
現在增加了側邊的行人收費口~
↓不論是售票口跟搭船的人,似乎越來越國際化呢~笑
↓下了渡船碼頭,由《港都人生》作家_林佩潁小姐,
特別帶著我們去探訪
旗津散落在小巷道內的漁村聚落古厝~
Niki很配服他們這一群不斷付出時間跟心血,
深耕高雄歷史的文化人,
(光想到歷史要記一堆的年份,就頭暈腦脹)))
雖然我們只是短短的1~2小時導覽,
卻能得到他們濃縮後的精闢解說喔!
旗津,舊名_旗後,歷史源起於清治時期,
媽祖宮建廟、設立旗後海關分關,開港通商,
當時的旗津是高雄的首善之區。
高雄的第一所學校-打狗公學校(今旗津國小),就設立於此。
~
↓現在的廟前路(旗津觀光大街)並不是真正的旗津第一老街;
我們今天不逛觀光老街,想要真正看到不一樣的旗津樣貌,
就要走訪了極少觀光客穿梭的隱藏小巷喔!
↓①_廟前街42巷
由通山街轉進廟前路42巷,光是這條短短的巷弄,
就能看到許多不同時期跟造型的房子。
早期的木造房、水泥矮厝到閩洋混式樓房,
在這邊都能一一見識到。
↓42巷的彩繪圍牆~
實在是〝覓底行仔內〞,
不說出來的話_這是要畫給誰看呢!…
↓狹小的巷弄中,更能看到早期先民生活淳樸與困苦,
只能住石塊+磚塊簡易搭建的住所。
(有些仍有住戶,請勿打擾到人家喔!)
↓穿過旗后街42巷,再度鑽進天后宮後面另一條隱密的巷弄,
這邊居然躲藏了間很漂亮的 ②_永安發洋樓,
一棟100多年的紅磚老屋;
雖然只有斷壁殘垣,仍看得出風華的韻味。
↓旗津的紅樓吟社
依據口訪調查,這棟老屋是由最早開發高雄的商號新泰記興建。
新泰記的葉家在高雄的地位,可謂林本源之於板橋,
位於旗津醫院後方的「葉宗禮墓」,
甚至被公告為文化資產中的歷史建築。
當時,葉家長期資助「旗津吟社」的運作,
這棟紅磚屋,很可能是當時詩社所在位址。
↓年久失修的老屋仍在,目前成了名副其實沒有屋頂的”透天厝”,
在旗津大街開通後,這條小巷子路過的人更少,
老屋也就成為隱身小巷弄中的孤樓!
↓喜歡在大街小巷中穿梭的吳俊頡,推展了「紅磚老屋再生計畫」,
將這棟永安巷八號的紅磚老屋,再生計畫取名為「永安發」。
永安發的再生計畫,不是靠官方,
而是靠民間的大家、或你、或我,來消費買杯飲料,
這些微薄心力的費用將全數用來修繕紅樓;
甚至許多有心人士都自願協助或捐贈美化盆栽,
這是件讓niki很動容的故事呢!
更多紅樓的故事,可以參考_永安發for8verich-旗津百年紅樓活化
↓我們在笑說:這棟屋子的二樓開個門(?)
萬一不長記性,開門直接走出來…
(阿!! 就直接自由落體到一樓了吧!!)))
↓小巷弄往往藏有最具生活的味道,以往的回憶。
↓回到熱鬧的旗津大街(廟前路),
別小看這間新穎的③_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旗後教會
1865年清朝與英法聯軍之役後,
蘇格蘭長老教會傳教士馬雅各醫生到此地傳教並成立打狗禮拜堂,
此為最早、也是臺灣第一間基督教長老教會。
1935年教堂改建為仿羅馬式建築,當時為黃褐色洗石子外牆。
2013年重新修建,保留舊教堂的拱門、窗台,
添加仿哥德式尖頂,成為旗津最高(七層樓) 的地標。
↓再度鑽進彎延巷弄,
又是一處有木屋、紅磚屋,充滿古樸的聚落巷~
↓④_廟前路1巷56弄,
一棟還有人居住的紅磚屋,
牆磚上還有一些殘存的圖騰花飾!
↓⑤_文正巷
我們的到訪正是颱風過後,古厝屋頂有所毀損,
正好遇上老杯杯在修補屋瓦的場景,很難得一見呢~
↓本來要先往旗后燈塔,
剛好往燈塔的路在清除樹枝而短暫封路,
於是先轉往砲台下的⑥_星空隧道。
星空隧道是一條穿透旗后山的旗津隧道,開鑿於日治時期,
用途說法不同:有據說是日治時期築防波堤而鑿通的,
也有說是軍事戰備隧道。
2005年整治後,隧道內舖設木棧道,
內壁飾以12星座的夜光彩繪及漂流木、蓄光石等素材,
開闢成供遊客及自行車族使用的環島景點。
↓漆黑的隧道內,利用光影投射的螢光星座圖列,
頗有星空浪漫的感覺。
**全天候開放+不收門票~
↓出了隧道口,讓人瞬間豁然開朗,
左邊是壯觀的珊瑚礁岩壁與旗津灣峽海景,
前方是漁業電台發射台(禁止通行),
右邊是通往旗津海堤自行車道。
↓接著走上山頭,旗后山沿途許多廢棄的碉堡/防空洞~
↓⑦_旗後砲台 建成年代_大清光緒元年(1875年),
由清廷大臣沈葆楨來臺加強海防,督造旗後(威震天南)、
港口(雄鎮北門)等二處砲臺,以守衛打狗港。
民國74年(1985年)公告為二級古蹟。
↓旗后砲台是特聘英國工程師設計的西式砲臺,
但砲臺之入口卻是中國式的八字門,
左右門牆上還是不一樣的「囍」字…
~
砲台上幹嘛弄出喜字呢?
原來那時候的人,就已經懂得中西合璧的道理了呢!
(這是我瞎猜的)))
↓之前niki就特別來拍過旗後砲台
(當時文章真的很菜呢!)))
雖然走過拍過,最重要的〝威震天南〞的砲台大門卻沒有拍到!
現砲臺經過修復,門額字體依據古照片恢復「天南」二字,
以存歷史之真。
可見,自己看,還是不如有人導覽來的精闢。
↓從砲台上看高雄港,真的是百看不厭~
↓最後的⑧_旗后燈塔,因為超過了開放時間,
這趟行程也就省略沒拍照片了;
~
最後折返到旗津沙灘前的⑨旗後觀光市場,
上個廁所或買個伴手禮,開心回家呦。
看慣了旗津大路的沿途樣貌,卻從沒真正了解過的旗津聚落,
這一趟行程全程步行大約花2H,
前所未見的旗津聚落行腳,滿滿的難以忘懷呢!
~
niki把路線跟故事都分享給捧油們,沒有老師講解得那麼生動;
So~想要聽更多好聽的故事_找老師導覽去
(費用真的不知道!)
想省錢的,就多看幾次這篇文章,然後自己走訪看看搂~
↓就把重點位置標示給大家,
下次來旗津,不要只有吃吃喝就回家,
不仿鑽鑽這些小巷弄,看看不一樣的旗津漁港風貌!
※此為愛評網特別邀約體驗活動,
感受因人而異及狀況不同,請斟酌參考。
~
旗津踩街日:2016-09月
(以上費用及時間等資訊,請依公告為準喔!)
聯絡方式:niki423@hotmail.com
歡迎加入粉頁一起互動:米Ni's行旅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