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都知道台南的臺灣最早建立的城市,有「古都」之稱。
但~如果說到要逛古蹟,偶也會有興趣缺缺的時候,
更少數會列為口袋名單來特別拜訪。
說到這篇文的主角_『吳園藝文中心』,
會來到這邊是個“貪吃”的意外,因為十八卯茶屋 吃下午茶,
才知道這邊有『公會堂』,也更沒想到,
公會堂後面還留有台灣四大名園_『吳園的庭園』,
這是花生甚麼代誌!?
↓依手機map來到了民權路二段30號,
眼前是一棟氣派的洋樓擋駕,
這不是我們要找的十八卯茶屋…
不過,既來之則拍之,既拍之就必寫之,
這94手賤的下場。
↓這棟氣質典雅的樓館,於日據時期1911年(宣統3年) 落成,
由矢田貝季陸所設計,
當時做為市民重要集會空間,和教化百姓之功能,
原名_台南公館,1923年改稱『臺南公會堂』。
~
台灣光復後改為中山堂,再於民國44年改為省立社教館;
民國87年(1998年)6月26日公告為臺南市市定古蹟。
↓臺南公會堂的空間是由1.前棟與後方的2.大集會堂所組成。
目前看到有著很漂亮外觀的就是1.前棟
前棟比較像西方洋樓式的建築,簡單列幾個觀賞重點:
(比較有看頭的特色都集中在這邊喔。)
1.中央入口處,由兩根二層樓之方柱撐起上方三角形山牆所構成。
2.山牆有繁複的浮雕裝飾,是值得一看的細節。
3.山牆再上去的屋頂,是法國式屋頂,
並鋪有魚鱗狀板瓦和加上冠飾;
正面上有華麗的老虎窗,上並開有牛眼窗一個。
4.兩根方柱也有微微內凹的造型。
↓5.前棟兩翼部分,一樓正面有開有三個內凹的圓拱窗;
6.二樓牆上則使用了四根臺灣少見的愛奧尼克柱式方壁柱,
承接楣樑與挑簷而成三個開間。
7.兩翼屋頂前的矮牆上,有傳統的綠釉花磚,
讓這建築增添了幾分本土歹灣的色彩。
↓公會堂內左邊房間做為 吳園‧公會堂史料室 的常態展覽室。
↓走出前棟,後面區段就是2.大集會堂。
大集會堂的外面長廊,搭上了透明的的遮雨篷。
↓大集會堂中展出的_ 銀甫-百鬼夜行的畫展
不喜鬼怪者勿入,不過這個畫家的畫風華麗,
許多幻想鬼怪的詭異性搭配彩服豔美的造型,
個人不覺得恐怖,而且相當喜歡。
↓在大集會堂 (畫展入口右內側),居然還有口_半圓古井。
↓在公會堂左側邊的一棟日式木造屋,
發現這才是我要吃下午茶的十八卯茶屋。
18卯的前身是_柳屋,建於日治昭和九年,
是少數僅存的日治時期食堂之一。
不論外觀或內部都日本風味十足,
雅緻而簡單,來吃個椪餅冰淇淋很推~
↓石鼓
↓不只是這樣,公會堂後面還藏有一座
很古典的中國山水庭園,更加的古老~
這座庭園是清道光八年或九年(1828年或1829年)時,
經營鹽業致富的吳尚新,財富堪稱府城第一,
當時創建名為「紫春園」又稱「樓仔內」,
後來稱之『吳園』。
與霧峰萊園、新竹北郭園及板橋林本源園邸合稱「台灣四大名園」。
↓吳園腹地廣大,內有亭台樓閣、假山、池塘等設施,
尤以仿飛來峰之景最為引人 。
目前的吳園,整修後只剩下飛來峰與水榭的部分~
到底是公會堂? 還是吳園?
還是搞得霧煞煞? 跟百貨公司又有神馬關係?
~
原來,富於清代年間的吳家,
日治時期家道中落,於是吳園土地被迫分割:
1.吳園南邊_1911年(明治44年)興建了臺南公會;
2.西南方_建為四春園旅館;
3.西北角於1920年(大正9年)臺南圖書館;
4.北側於1922年(大正11年)興建了臺南市水浴場(即游泳池)。
除了1被保留,被分割的2+3+4項在1974年(民國63年)
賣給了遠東百貨公司。
(後面現代化建築,便是遠東百貨公園店~)
因此,當踏上這塊土地,
眼前便出現了清朝花園+日式會議廳+民國百貨公司的衝突景象,
往昔不同風采的對比。
如今,被保留的地區就統稱為『吳園藝文中心』。
↓老實說,在查詢吳園與公會堂的歷史後,
這篇就被我丟ㄧ邊了…
因為有點難下筆,不知道該用歷史時間的先後來說明,
還是該用入園看到的先後??
不管客倌们有沒有看懂誰先誰後的年代,
但我個人的總結是:在這地方可以同時看到三個朝代的歷史產物,
三代同堂的感覺挺妙的。
~
這邊不定時會有團體戶外表演,夜間開放民眾欣賞,
我們是吃完下午茶順便散散步的,
有吳園濃濃的江南風情,有日治建築可看,
最後,還可以逛到隔壁的百貨公司吹冷氣~ㄧ舉數得呀。
電話:06-228 9250
地址:700台南市中西區民權路二段30號
三代古蹟日:2017-3月
(以上費用及時間等資訊,請依各方官網公告為準喔!)
有事可聯絡:niki423@hotmail.com
旅行途中的及時分享,歡迎加入:米Ni's行旅箱